人物故事:
陳杏妹,女,1937年生,江陰市利港街道西石橋社區居民。
2020年12月3日早晨,84歲高齡的陳杏妹到河邊碼頭打水,遠遠地看到河對岸水面上有一個孩子在掙扎。她立即扔掉水桶,一邊呼救一邊向河對岸拼命跑去。到了對岸,她跳入冰冷河水,一手拉著碼頭邊緣,一手用力把孩子撈起來拖到岸上,此時,陳杏妹已經喘得上氣不接下氣,只能坐在地上,一邊拖著孩子的手,一邊往最近的村民家挪動,成功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。
“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”,面對冰冷的河水,弱小的生命,利港街道西石橋社區居家灣村已是84歲高齡的陳杏妹,不顧自己已是耄耋之年、不諳水性,義無反顧、向險而行,以年邁羸弱的身軀,托舉起落水兒童的新生,英雄的事跡、高尚的情操感動了無數人、溫暖了一座城。
面對生命之重,那一刻舍己救人是唯一的念頭
居家灣村子不大,現住的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,陳杏妹在這住了一輩子,始終保持勤勞簡樸的生活習慣,喂養家禽、下地干活,她總是閑不住。每天早上7:30,陳杏妹就會到家后門處的湖邊拎幾桶水回家喂家禽。自從三個月前,村上搬來了四川籍租戶陳師傅一家人,村子里難得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,也變得熱鬧起來。陳杏妹經常會看到陳師傅的媳婦拿著臟衣服到湖邊清洗,村上人都習慣叫她“大塊頭”。
12月3日早上,陳杏妹照常來到湖邊打水,卻看見對岸的水面上飄著一個“紅袋子”,仔細一看,發現是一個小孩在水里掙扎,陳杏妹邊著急呼救,邊碎步小跑,“湖對面鋪的道板又窄又高,我平時走都不敢走過去,但是看到孩子在水里掙扎,周圍又喊不來人,我想著人命關天,趕緊下到水里去撈……”回想起當時的情景,陳杏妹仍舊覺得驚心動魄,所幸,孩子離岸只有一米多距離,老人因小跑和寒冷,氣喘吁吁、渾身發顫,穩固好自己身體后手腳并用、拼命劃水,讓孩子順水流到身邊,使盡全身力氣將孩子從水里拖了上來,由于心神緊張、體力不支,老人半爬半推著把孩子安全送到了家。
善良見于日常,“好奶奶”樂于助人傳承優秀家風
因為救人受涼,陳杏妹的支氣管炎發作,咳喘不止,去醫院掛了兩天水才好轉,回憶起那天驚險的一幕,“孩子都是父母心頭肉,誰也不會忍心看著孩子出事,我雖然年紀大、不會水,遇到這種事腦子里沒想這么多,救人第一”,老人心有余悸,卻無怨無悔。
陳杏妹的孫子居云壵說:“當我聽到奶奶下河救人的時候,第一反應是擔心,因為知道這條河很危險,河里的淤泥很深,村子里白天就只有幾個留守老人,萬一要是下河時腳一滑,后果不堪設想,再加上奶奶本來就患有支氣管炎,受凍后身體肯定吃不消,萬幸的是掛了兩天水后慢慢恢復了”。居云壵既為老人的身體擔心,也為老人的事跡感到自豪。老人的勇敢、善良,無聲中傳承了優良的家風,為兒孫樹立起人生榜樣。
“老人平時就挺熱心的,做好人好事我們一點也不意外,我們吃驚的是這么大年齡,竟然干了這么了不起的事”,鄰居居建新說道。陳杏妹平時在鄰居口中就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,經常會給住在周圍的困難鄰居送一些自家種的菜。她勤勞節約、正直善良、為人和氣,親朋好友都喜歡上她家作客,鄰里也喜歡上她家串門,村上誰家有什么事情都喜歡找她幫忙,是親朋鄰里眼中的好長輩、好親人、好鄰居。
學好人敬好人,暨陽城“炎黃精神”更加溫暖和諧
老人救人的事跡被傳出后,市婦聯、利港街道領導第一時間趕到老人家中慰問,讓老人心中倍感溫暖。這么大年齡、這么冷天氣,老人勇救落水兒童的事跡在暨陽大地上廣為傳頌,讓人感動之余,更讓人心生敬佩,映照出暨陽兒女博愛之心,為建設美麗江陰增添亮麗一筆。
救人危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江陰自古崇文重教、民風淳樸,“首善之城”的道德水準和“大愛之城”的城市溫度一直在不斷提升。尤其是近年來,我市不斷弘揚“炎黃精神”,深入推進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讓文明之風、志愿之風吹遍暨陽大地,“中國好人”張紀清、沈福才、田小猛等用行動點亮了奉獻之“澄”,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平民英雄,才能譜寫出一曲曲動人心扉的贊歌,讓暨陽大地這片英雄沃土更加溫暖、更加美麗。
來源:江蘇文明辦